首页

足恋系列视频在线

时间:2025-05-29 08:00:07 作者: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为优 浏览量:78101

  9月11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在陕西省榆林市实地采访调查发现,在距离榆林市区西北方向16公里的榆林沙地森林公园内,一个名为“绿淘沙•大漠生态城”的项目里,一座占地近3000亩的高尔夫球场正在营业。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,是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,年降水量仅400毫米左右,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,是典型的荒漠化和沙化地区。对于在严重缺水的榆林市为何能修建高尔夫球场?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。

  走访中,记者了解到,该高尔夫球场属于预约制,在生态园的门口设有保安,非会员和预约客户禁止进入。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,记者通过航拍看到了里面的场景。生态园里几乎都是修剪一新的草坪,随着地形地势错落有致。电瓶车拉着客人在不同的果岭间穿梭,也有不少人正在草坪上挥杆打球。多方联系后,记者进入了“绿淘沙•大漠生态城”内的高尔夫球场,球场工作人员介绍,该高尔夫球场2008年开始建设,2011年对外营业。球场规划超过4000亩,因为整个球场分布在众多沙丘之间,球道起伏较大,在这里打球比一般高尔夫球场更具挑战性,是中国少见的沙漠高尔夫球场。球场实行预约和会员制,会员卡最低32万元,商务卡46800元。工作人员表示,虽然价格不菲,但是每天来打球的人不少,少则70、80人,多则近200人。

  2004年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,从2004年1月10日起,地方各级人民政府、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。为何榆林市“绿淘沙•大漠生态城”内的高尔夫球场会在2008年开始建设呢?球场有没有相关审批手续呢?针对这一问题,9月12日,记者走访了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,榆林市发改委社会发展科工作人员表示,绿淘沙高尔夫球场没有履行过立项审批手续。记者从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,绿淘沙高尔夫球场是一个没有审批手续的违法建设项目,经数据中心对比第二次和第三次国土调查卫星图,在高尔夫球场建设前,土地属性为“灌木林地”。初步统计,绿淘沙高尔夫球场仅18个球道占地就达到了2960亩,所有地上建筑均属于未批先建。

  榆林市榆阳区自然资源局执法支队四大队队长白鸽表示,绿淘沙高尔夫球场他们曾多次执法叫停,累计罚款超过200万元。记者从高尔夫球场工作人员了解到,该球场多次被处罚,每次罚款后会停业几天,然后继续营业。众所周知,高尔夫项目因为维护草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,榆林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,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,一个没有任何审批手续的高尔夫球场为何能在国家禁令中建设起来,屡罚屡开?在严重缺水地区,高尔夫球场耗水量如何解决?总台记者就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走访调查中。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 陈武 刘海涛) 【编辑:梁异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(两会声音)代表委员建言以新质生产力提升基层医疗

报告还重点关注了AI技术对网络文学行业的多方面影响,认为AI正在掀起一场规模宏大、影响深远的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。AIGC辅助网文作者提升创作效率已成行业共识。(完)

中法童声合唱团唱响海南黎乡:音乐架起友谊桥梁

县城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。黄河流域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,尤其要发挥好县城的作用。一方面,重视沿黄城市群建设,激发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,形成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、高效协同的沿黄城市群发展新格局。另一方面,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,提升沿黄各省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,减轻生态脆弱区承载压力;促进县城和乡村之间各类要素高效流动,实现城乡间双向赋能。

时政现场说丨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 育新时代“大先生”

“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提出两个‘着力’,其中之一就是‘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’。这是总书记对亿万老年人的深情牵挂和对老龄事业的高度重视。”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虚拟养老院负责人薛梅说。

中巴交流合作升温 “馆侨企警”联动护航安全

健全国家规划体系。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,首要任务是构建定位准确、边界清晰、功能互补、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,使各级各类规划各司其职、规范有序。

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在当地学校开办汉语班 搭起和平友谊之桥

马特凯恩一行参观了青建集团、青岛农业大学及九方泰禾国际重工等知名企业及高校。作为山东省百强企业的青建集团,展示了其在海内外工程建设与基建领域的杰出成果。该集团承建的莱索托莫塞公路项目,已于2024年6月竣工并完成交接,对此,马特凯恩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认可。

相关资讯
侗族传统村落原生态之美获年轻人青睐

李万:基础研究转化周期缩短,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一是科研范式的变革。AI4Science正助力众多学科领域实现高通量筛选和发现。二是科技创新模式的升级。从一维的研发-转化线性模式、二维的应用牵引的“巴斯德象限”,正进入到三维的愿景共创的生态化模式,创新链上的产学研用主体都可能成为知识创造的重要来源。三是科学革命先兆的浮现。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“大停滞”,世界上累积了大量存量知识,跨域知识和技术的碰撞与组合,不断创造出新知识、新技术,并经由基于应用场景创新的社会实验迅速导入产业之中。为此,加强基础研究,不能简单地认为增加投入就必然带来产出。一是要从科学的本质上认识增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。从伽利略所处的时代以降,科学主要不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规律,而是通过理想化的思维实验,揭示出内在规律,然后再逐步推演至现实之中。因此,要将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,根植于民族的想象力之上。加强基础研究,首要加强全民族对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二是要从全球的视野上激发形成基础研究的前沿选题。基础研究的知识成果具有全人类的普适性,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,激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从关切人类未来、促进世界发展等视角进行前瞻性选题,破除狭隘的民族自利思想。三是要从开放的环境中集聚培育基础研究的一流人才。加强促进一流人才做出一流成果的一流科研生态环境。唯有强化科学思维,增进世界眼光,集聚一流人才,才能真正加强基础研究。

热门资讯